您好,欢迎来到句子网!
收藏本站Ctrl+D
老虎
狮子
豹子
狐狸
狼
貂
熊
蛇
大象
鹿
熊猫
猴子
松鼠
袋鼠
刺猬
穿山甲
犀牛
龙
凤凰
老鹰
燕子
鸽子
喜鹊
麻雀
鹦鹉
孔雀
天鹅
丹顶鹤
猫头鹰
布谷鸟
啄木鸟
小鸡
母鸡
公鸡
鸭子
鹅
猪
牛
马
羊
猫
狗
驴子
兔子
老鼠
仓鼠
蚂蚁
网站首页
先秦名人
汉朝名人
魏晋名人
南北朝名人
隋唐五代名人
宋朝名人
元朝名人
明朝名人
清朝名人
近现代名人
主题推荐
诗经
庄子
老子
孔子
鬼谷子
屈原
孟子
墨子
荀子
孙子
管仲
韩非子
宋玉
吕不韦
姜子牙
左丘明
荆轲
孙膑
列子
晏子
黄石公
范蠡
商鞅
秦始皇
伏羲
李斯
曾子
扁鹊
文子
尸佼
申不害
公孙龙
子贡
关尹子
慎子
吴起
杨朱
蒙恬
白圭
尉缭
比干
邓析子
司马穰苴
鲁仲连
孔鲋
叔孙豹
尹文
季文子
冠子
子思
陈胜
卓文君
司马迁
司马相如
班婕妤
淮南子
蔡文姬
项羽
王昭君
张良
虞姬
霍去病
东方朔
刘向
班固
苏武
刘彻
张衡
张仲景
贾谊
董仲舒
刘邦
汉昭帝
李延年
蔡邕
李陵
刘秀
陈阿娇
孔融
王充
班昭
刘安
韩婴
苏伯玉妻
扬雄
王粲
皇甫谧
主父偃
刘桢
陆贾
辛延年
范增
戴圣
繁钦
荀悦
马融
枚乘
桓宽
崔瑗
戴德
王符
司马谈
仲长统
蒯通
陈汤
桓谭
严遵
牟子
宋子侯
安世高
张释之
焦延寿
班彪
傅毅
孟敏
邹阳
马援
支娄迦谶
公孙弘
路温舒
徐淑
郑玄
诸葛亮
曹操
嵇康
曹植
鸠摩罗什
王羲之
谢道韫
阮籍
周瑜
司马懿
谢灵运
华佗
曹丕
关羽
刘备
潘岳
卫夫人
陆机
葛洪
姜维
孙权
左思
陈寿
陆逊
贾思勰
傅玄
潘安
左芬
公孙瓒
王弼
李密
冉闵
徐干
葛玄
郭璞
杨泉
刘琨
卞兰
谢安
刘伶
桓范
支遁
鲁褒
裴頠
王叔和
阮咸
王献之
谯周
索靖
王肃
应璩
康僧会
刘邵
李康
张翰
吴普
孙放
成公绥
曹摅
挚虞
王嘉
陶渊明
红拂女
刘勰
颜之推
鲍照
江淹
刘义庆
鲍令晖
范晔
陶弘景
郦道元
谢朓
苏惠
萧衍
吴均
陈叔宝
庾信
周兴嗣
沈约
萧统
王籍
丘迟
裴松之
何逊
萧纲
张融
萧绎
范缜
谢惠连
陆凯
纪少瑜
刘孝绰
王僧儒
妙智
萧子显
孔稚珪
祖孙登
魏收
王僧达
范云
褚澄
钟嵘
袁昂
庾肩吾
何思澄
王融
杨炫之
谢赫
李白
李煜
杜甫
李商隐
白居易
温庭筠
王维
鱼玄机
杜牧
刘禹锡
韩愈
元稹
李贺
孟浩然
上官婉儿
慧能大师
柳宗元
王勃
王昌龄
李世民
张若虚
岑参
韦庄
魏征
张九龄
薛涛
韦应物
李冶
冯延巳
陈子昂
骆宾王
王之涣
孟郊
杜秋娘
贾岛
房玄龄
陆羽
孙思邈
寒山
高适
颜真卿
刘长卿
贺知章
崔颢
玄奘
狄仁杰
李璟
杨玉环
李益
卢照邻
刘采春
李隆基
罗隐
刘希夷
怀素
黄巢
杨广
江采萍
顾敻
张籍
司空图
卢纶
崔护
王湾
神秀
张旭
王翰
虞世南
皮日休
宋之问
王通
杨炯
百丈禅师
卢仝
李绅
戴叔伦
钱镠
僧璨
杨坚
李靖
贯休
张碧兰
牛希济
张祜
唐温如
韩偓
黄櫱禅师
崔道融
张志和
吴兢
刘昼
吕岩
王绩
武元衡
欧阳炯
刘慎虚
姚合
皎然
庚信
李清照
苏轼
辛弃疾
柳永
陆游
欧阳修
晏殊
唐婉
秦观
晏几道
范仲淹
王安石
朱熹
朱淑真
岳飞
黄庭坚
文天祥
司马光
苏辙
蒋捷
姜夔
周邦彦
林逋
张载
严蕊
李师师
杨万里
周敦颐
米芾
苏洵
李之仪
曾巩
贺铸
范成大
济公
梅尧臣
张玉娘
张先
包拯
王重阳
吴淑姬
赵匡胤
程颢
苏询
陈与义
陆九渊
朱敦儒
寇准
魏玩
赵佶
程颐
徐君宝妻
吴文英
琴操
张孝祥
赵师秀
宋祁
刘克庄
邵雍
聂胜琼
冯延已
阮逸女
叶梦得
乐婉
王观
周密
张耒
吕本中
刘过
晁补之
陈亮
吕蒙正
苏舜钦
赵长卿
陈师道
王清惠
方岳
周紫芝
范大成
张元干
韩琦
戴复古
黄裳
罗大经
谢枋得
谢希孟
向子湮
严羽
李觏
韩世忠
郑思肖
曾公亮
张咏
张方平
徐元杰
钱惟演
韩缜
汪洙
徐玑
关汉卿
成吉思汗
王实甫
马致远
张养浩
白朴
管道升
徐再思
张可久
赵孟頫
郑光祖
郑允端
王冕
脱脱帖木儿
耶律楚材
程一宁
高明
杨显之
朱丹溪
陈草庵
姚燧
王恽
严忠济
李孝光
谢宗可
乔吉
倪瓒
贯云石
许名奎
程端礼
杨维桢
萨都刺
苏天爵
武汉臣
虞集
郝经
侯克中
揭曼硕
卢挚
吴莱
仇远
张鸣善
王和卿
刘秉忠
曹德
卫立中
薛昂夫
吴西逸
答里麻
李伯瞻
唐毅夫
马祖常
宋方壶
顾德润
孙周卿
刘致
阿鲁威
张弘范
汪元亨
王子一
姜彧
盍西村
滕斌
鲜于必仁
刘唐卿
张伯淳
郑廷玉
曾瑞
陆文圭
赵天锡
吴景奎
奥敦周卿
吴昌龄
辛文房
艾性夫
陶宗义
王阳明
汤显祖
洪应明
唐伯虎
冯梦龙
柳如是
张岱
罗贯中
吴承恩
董小宛
陈继儒
施耐庵
朱元璋
张居正
于谦
李时珍
归有光
刘伯温
张三丰
杨慎
戚继光
王夫之
兰陵笑笑生
李载贽
黄宗羲
徐渭
方孝孺
海瑞
宋濂
朱棣
夏完淳
袁了凡
袁宏道
吕坤
冯小青
寇白门
李香君
解缙
顾宪成
杨继盛
史可法
凌蒙初
袁崇焕
徐灿
徐霞客
李梦阳
杨涟
王世贞
徐祯卿
薛瑄
唐甄
朱用纯
吴伟业
李中梓
董其昌
曹学佺
张献忠
张景岳
文徵明
袁中道
张岳
许仲琳
文震亨
陈子龙
谢榛
王廷相
徐春甫
文嘉
朱之瑜
屈大均
胡居仁
刘元卿
沈鲸
龚廷贤
陆世仪
揭暄
孟称舜
吴乔
薛文清
申涵光
朱由检
魏禧
陆时雍
邱濬
李诩
罗钦顺
钱琦
许学夷
郑心材
余继登
王廷陈
陆采
徐学谟
归庄
徐增
郑之珍
陈确
杨爵
纳兰容若
仓央嘉措
曾国藩
曹雪芹
梁启超
沈宛
蒲松龄
沈复
郑板桥
李鸿章
张潮
纪晓岚
龚自珍
林则徐
左宗棠
雍正
袁枚
顾炎武
吴敬梓
康熙
胡雪岩
金圣叹
李仙侣
谭嗣同
乾隆
康有为
贺双卿
魏源
孔尚任
张之洞
严复
金缨
章太炎
顾贞观
王永彬
慈禧
李汝珍
黄景仁
席佩兰
张廷玉
天花藏主人
洪升
光绪
赵艳雪
黄仲则
洪秀全
况周颐
叶燮
王士祯
高鹗
赵翼
骆绮兰
曹寅
蒋士铨
姚鼐
朱彝尊
黄遵宪
吴藻
魏秀仁
欧阳玄
厉鹗
刘鹗
金农
颜元
梅清
叶天士
章学诚
申居郧
吴嘉纪
曹庭栋
彭端淑
张维屏
戴震
张惠言
郑观应
翟灏
石成金
平步青
李重华
陈廷焯
孙洙
魏裔介
唐岱
俞樾
丁元英
刘熙载
史襄哉
吴园次
查慎行
沈受宏
蒋和
张伯行
王概
尹令一
王豫
申涵煜
李绿园
陆次云
李毓秀
三毛
张爱玲
顾城
郭敬明
席慕蓉
林徽因
海子
鲁迅
林夕
徐志摩
几米
韩寒
木心
张小娴
王永彬经典语录
1.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2.
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不足矣。
3.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4.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5.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6.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不患财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不患禄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清代儒家 著名学者? 王永彬
7.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8.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9.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噎废食也;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讳疾忌医也。
10.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11.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12.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13.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14.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一吃饭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计划。境遇无常须自立,光阴易逝早成器。
15.
势利人装腔作调,都只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向身心内打算,定卜其一事无成。
16.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17.
世之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忧。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
18.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19.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
20.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
21.
身不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22.
不能缩头休缩头 得放手时须放手
23.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为小人也。
24.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25.
多藏者必厚亡
26.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跟。
27.
文章是山水化境,富贵乃烟云幻形。
28.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29.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其去禽兽不远矣。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
30.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31.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32.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33.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34.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35.
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
36.
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37.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38.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39.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40.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41.
聪明不外露,耕读可兼营。
42.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
43.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生可行也。
44.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45.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46.
饱暖则气昏志惰,饥寒则神紧骨坚。
47.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
48.
何谓享福之才,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49.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50.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51.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52.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53.
信是立身之本怒乃接物之要
54.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弟立根基。 解读:读书人必须以诗书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人要从孝悌上立下基础。安身立命之本在于扬善弃恶,“诗”既无邪,“书”也无邪,故能成为读书人处世的根本。做人由最基本的孝悌做起,自然能逐渐推广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的大仁境界。
55.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56.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57.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58.
学长者助人之道,识君子修己之功
59.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弟子求显荣,不如教弟子立品行
60.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61.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62.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63.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解读: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应当以忠实敦厚的人为效法对象;传于后代的,只要能得到勤劳和俭朴之意就好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忠”可以于人于事不失,“厚”可以于人于事有利,因此处世只要以忠厚作为标准即可。真正的传家之宝,唯有“勤俭”。明白了勤俭的美德,子孙永世都不致困窘。
64.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检德
65.
板凳要坐十年冷光阴且莫轻易过
66.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没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67.
莲朝开而暮合草冬枯而春荣
68.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
69.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70.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71.
境遇无常须自立,光阴易逝早成器
72.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73.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74.
东坡忍痒 《围炉夜话》中记载了苏东坡的一句话: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 林语堂在写苏东坡的故事的时候,就讲了这样一段趣闻:苏东坡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他每次睡觉之前,都会先找一找睡觉的状态,直到摆出一个舒服的姿势后,他才会安心地抓痒痒,等到连痒痒也抓完了,就说:“这下再有什么痛痒我也不管了。”然后呼呼大睡,鼾声如雷。
75.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暗昧处见光明世界
76.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77.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78.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 解读: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有抱怨了。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79.
白云山岳皆文章,黄花松柏乃吾师
80.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解读:很大的过错,往往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造成的,因此不能不学会谨慎。
81.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所获,我何以对天。
82.
博学笃志,神闲气静。
83.
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解读:随随便便就交朋友,不如在家里闭门读书。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个思想者对话,也是在认识朋友,而且还是了不起的朋友。
84.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85.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末俗以繁华相尚,始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86.
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
87.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88.
身无饥寒,父母不曾亏我人无长进,我以何对父母
最新推荐
每日摘抄5
每日摘抄4
每日摘抄3
每日摘抄2
每日摘抄1
每日摘抄5
每日摘抄4
每日摘抄3
每日摘抄2
每日摘抄1
热点推荐
爬山的感悟经典一句话
感谢团队小伙伴的话语
女人养花的心情语录
讨要工资最好的句子
人穷被看不起的句子
晒自己养的花心情说说句子
抖音很火的生日短句
听歌的心情表达句子
晒花草的心情短语一句
朋友圈晒新房说说心情句子
CopyRight @ 2020
手机版
juzi.zqnf.com